经济增长的逻辑面临根本的改变,与此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也需要全面转变。
而另一家关联企业旭华线缆厂主营漆包线,属于特许生产经营产品,需求量大,但竞争者少,且政府已停止审批这类企业。同时银行也能获得利润。
对于注重控制损失的银行设计分期清偿方案,清偿率可相对较高,各取所需。12月下旬,省里派出调研组,到森泰及两家互保单位了解情况。破产管理人在破产方案草案中写道:"现因为政府挂牌出让及收购价格不明确,导致该套方案无法确定。该城商行温州分行副行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对森泰公司及控制人胡志明做了较为深入的尽职调查,认为企业主"很讲诚信",企业主的人品和企业自身都"值得信任",总行已同意对重整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像宁波银行这类上市非国有银行通常会非常理性,一般都选择清偿率高的方案。
根据担保法,如果罪名成立,两家企业将能免除代偿责任。令人意外的是,不少律师向南方周末记者反映,在温州企业的破产重整道路上,银行债权人常常是最大的阻力之一。其次,这将建立服务于跨境资金流和服务业开放的较为成熟区域的金融市场。
它在我国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将具有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尤其是随着我国周边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格局变化,其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在各国仍拥有主权货币、形成有效的跨境金融稳定机制、实现高标准的风险监管水平的前提下,使人民币成为10+1的主要交易、结算货币,并逐步成为东盟储备货币之一首先,这会形成区内货物、服务和资本自由流通的统一市场。
10+1升级版的可能方向是类欧盟,即借鉴欧盟模式,在各国平等协商的前提下,加快实现我国与东盟10国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区内无障碍流通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逐步形成以自由贸易、共同市场、货币合作为重要特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它在我国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将具有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
其次,这将建立服务于跨境资金流和服务业开放的较为成熟区域的金融市场。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尤其是美国重返亚洲加大我国周边不确定性的特定背景下,尽快实现东盟—中国10+1自贸区升级版,成为我国实施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重大任务,并且对我国未来几年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战略性、决定性的重大影响。在各国仍拥有主权货币、形成有效的跨境金融稳定机制、实现高标准的风险监管水平的前提下,使人民币成为10+1的主要交易、结算货币,并逐步成为东盟储备货币之一。10+1升级版更是保障我国周边安全、能源安全、通道安全的战略需要。
【作者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进入 迟福林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东盟 。美国加快推进TPP给东南亚区域一体化带来了巨大影响和不确定性。但是,基于中国—东盟的人口总规模、经济发展活力和潜力,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等相比,10+1自贸区仍然有充分的潜力,升级空间巨大。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久推不动、APEC又受美国TPP挤压的形势下,推进10+1升级版,全面拓展深化我国与东盟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仅是我国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的迫切需求,也是我国提高区域资源整合能力和区域影响力的客观要求。
在美国重返亚太的大背景下,以打造10+1升级版为重点推进我国与周边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迫在眉睫。在亚太地区经贸一体化进程中,中国和东盟的自由贸易关系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双方在服务贸易、贸易本币结算以及货币互换方面都有重要进展。2002~2012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从548亿美元上升到4000亿美元,年均增长23.6%。
中国已经成为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东盟成为中国仅次于欧盟、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2013年10月9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2+7的合作框架,打造10+1升级版成为深化我国与东盟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战略重点。相互投资累计超过1000亿美元,增长3.4倍。东南亚现有的跨区域、区域、次区域经贸合作机制将很可能被架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确定性进一步上升。尤其是随着我国周边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格局变化,其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此外,还要构建协调各国宏观政策和汇率政策的专门机构和有效机制,建立起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和区域性危机的政策协调机制,共同在全球经济治理上发出声音,表达区域共同关注。
一旦TPP把具备条件的东南亚国家吸纳过去,达不到条件的国家将面临在区域贸易中被边缘化的危险美国经济增速将由2013年的1.6%升到2.6%。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坦言,尽管调整政策,但不是撤出刺激,货币政策宽松程度与之前相比将大体相当。危机之后,全球化趋势明显减缓,保护主义盛行恶化了国际贸易环境。
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首先,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或打乱新兴市场发展秩序。其中,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将分别增长5.1%和2%,分别高于2013年的4.5%和1.2%。
世界经济本是一个整体,理应由发达和新兴经济体共同牵引,两个支点支撑,才能使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和均衡发展。这是自金融危机以来第一次世界经济增长一半强来自发达国家。全球发展分化则使世界经济仍能保持温和增长,但三重因素叠加将使国际环境异常复杂。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进而收紧宽松货币政策后,将使世界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再调整不稳定期。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2014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6%,好于2013年。2013年中期此类风险已上演。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陈凤英) 进入专题: 世界经济 。美国复苏势头趋稳且强劲,但结构性债务与失业问题并未解决。
国际金融协会估计,流入新兴市场的私人资本将从2012年的1.2万亿美元降至2014年的1万亿美元。TTIP则将跨大西洋的美欧重新黏合在一起,加之加拿大与日本的参与,一个扩大版新的七国集团开始成型。
发达经济体复苏势头整体趋稳:欧洲经济止跌回升,但只是由重症监护转到普通病房。2014年应是全球经济筑底企稳回升年,多数经济体将好于前两年。再次,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将共同牵引。加上美国能源独立与中国经济加速转型,全球初级产品行情下行将加速。
这与经合组织(OECD)和联合国的预测值一致。当然,2014年新兴市场面临的冲击或可控。
2014年,世界经济有望筑底温和回升,全球经济增长点或拓宽,但发展格局生变。2014年,全球经济发展格局将变化,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增到54%(美元汇率)。
日本受消费税提高影响及安倍经济学边际效应下降影响,2014年经济增速将由2013年2%回落到1.2%。IMF则认为,2015~2018年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将放缓到7%。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